【剧情】西湖主

  《聊斋志异》故事,给我印象最深的,倒不是《聂小倩》、《婴宁》之类艺术成就颇高的篇章,而是一篇类似唐传奇的故事——《西湖主》。

 

  故事主人公陈明允,在洞庭湖上救了一条鱼,这条鱼其实是湘君妃子。数年后,北归途中复经洞庭,大风覆舟,幸扳一竹簏,漂泊到了一处地方,那景色“怡目快心,殆非人世”。后巧遇湘君妃子,以公主许之。 


  半年后,陈明允带了多箱珠宝返乡,富裕起来,日子过得很奢华:“声色豪奢,世家所不能及。七八年间,生子五人。日日宴集宾客……” 


  陈明允小时候的朋友梁子俊宦游途中过洞庭湖曾遇到陈明允携妻子、美婢在画舫上饮宴,陈告诉梁他将携家西渡。梁子敬返乡后到陈家拜访,发现陈明允正在跟客人喝酒,非常奇怪,就问他:“你前些天还在洞庭游玩,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答曰:“无之。”就是没这回事儿,并且说:“君误矣,仆岂有分身术耶?”难道我还有分身术吗? 


  陈明允八十一岁去世,出殡的时候,抬杠的人都很惊讶:棺材怎么这么轻啊?打开一看,里面是空的。 


  原书接下去就是蒲留仙的一句评论,也没有对事情的原因有所交代。倒是《聊斋》电视剧(旧版)以西湖公主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,大意是:我舍不得夫君,但知道你惦记家乡,也不能不让您尽孝道,因此给您施了分身术:一半留下来陪我,一半返乡孝敬父母、养育儿女,待为高堂养老送终、子女长大成人后再返回洞庭相聚。这段解释,我猜大概是讲的通的。 


  封建时代有抱负的男性,往往会觉得忠孝不能两全,为了事业需要奔波,需要在外打拼,但家中的父母妻儿,往往无暇顾及。于是《西湖主》就虚构了这样一个形象:一半可以在家孝敬父母、教养子女、衣食无忧,另一半就跟仙女在仙境潇洒、快活逍遥,没有违背传统的伦理道德。这形象太让人羡慕了,当下不知道多少男人怀揣同样理想,至少可以不用像《手机》里面那样疲于应付。 


  顺便说说聊斋中的男性形象,很多人都觉得这部书反映了男权主义的思想,尽量不挑战男权主义的权威,我不否认这一点,但我觉得其实这部书也在多多少少反映着中下层读书人的无奈,虽然多少有些隐讳。记得有一篇是说一个书生跟一个仙女结合,生下一个儿子,但后来仙女走了,再也没有回来。什么原因,没一字交代。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在说男方结婚以后被抛弃的情况嘛,或许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如女方、或许是其他原因,反正女方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。又比如说聊斋中经常讲到某某书生在破落的庙里或老宅里读书,来了女鬼或狐仙爱上书生之类的故事。这分明就是下层读书人的臆想,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,只能捏造离奇的故事,至少也迎合 “书中自有颜如玉”的说教,给读书人一点安慰而已。 
以上想法纯属自己理解,一家之言,姑妄听之。

官方新闻
最新公告